2月26日,大型紀錄片《制造時代》在央視播出,東莞市虎門鎮企業家阿釧的故事引發了廣泛的共鳴。阿釧全名黃文釧,他是原創時尚女裝品牌——予歌(YUGE)的創始人,他的創業故事生動地詮釋了“東莞制造”向高質量轉型的歷程,也展現了虎門鎮服裝產業轉型之路。
阿釧作為虎門鎮服裝產業龐大人群中的一員,背后有著強大的產業基礎。虎門鎮現有具一定規模的服裝服飾類企業2300多家,從業人員超20萬人,年產值約450億元,虎門鎮被譽為中國服裝名城。
虎門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虎門鎮將推動工業制造業發展,建設虎門服裝時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完善創意時尚公社平臺功能,建成濱海時尚大街,助力服裝服飾業升級,助推虎門鎮朝灣區時尚都市邁進。
洋貨街孕育出國字號產業集群
在市場集群方面,虎門鎮方圓7平方公里核心區現有服裝服飾及面輔料市場40個,1.5萬個經營戶,經營面積超300萬平方米,年銷售額超900億元。全鎮有各類服裝服飾注冊商標50000多個,曾獲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廣東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等20多個,形成了以以純為龍頭,包括三苑宜友、ZIMPLE、ECA等70多家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女裝、童裝等品牌方陣。
“經過40多年的發展,虎門鎮堅定不移地推動服裝服飾產業的發展,已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配套完善的產業生態鏈、成熟發達的市場體系。”虎門服裝服飾產業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服裝服飾產業成為虎門強鎮富民的龍頭產業、支柱產業、民生產業、時尚產業、幸福產業。
正在向千億元產業集群邁進的虎門服裝產業卻有著讓人難以想象的“低起點”,其最初的形態為集市。
回溯虎門服裝產業發展壯大的歷程,虎門洋貨一條街成為故事原點。上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虎門人從香港或深圳沙頭角帶回一些布料、服裝、鞋襪及其他的日用品擺地攤,形成了極具特色的虎門洋貨一條街。到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虎門鎮政府因勢利導,將那些散亂的地攤臨街依巷集中上架經營,逐漸形成一定規模。上世紀90年代初,虎門服裝開始走上初級發展的軌道。
1993年11月,“富民商業大廈”開業,鎮政府又將臨街依巷的商戶全部集中到商場統一經營,并于1995年明確提出“服裝興鎮”的發展戰略,形成“鼓勵—引導—扶持—推進—壯大—提高”的思路,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進行推動,從此虎門服裝服飾產業進入了大發展階段。
進入21世紀,虎門服裝已由“量”的積累發展到“質”的飛躍,由低層次的規模擴張到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由無牌、貼牌發展到自立品牌、創造名牌,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服裝名鎮,獲得“中國服裝產業示范集群”稱號。
龐大的產業集群讓虎門鎮成為聞名中外的“南派服裝重鎮”,許多人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改變。著名服裝品牌“以純”的創始人郭東林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1997年,郭東林夫婦共同決定將工廠遷至虎門,依托虎門鎮服交會和富民服裝交易市場批發模式的發展壯大,繼而走品牌之路,憑借先人一步的部署,“以純”品牌享譽祖國的大江南北,成為國內服裝加盟連鎖的“領軍者”。
筑巢引鳳增添時尚元素
2008年后,世界金融危機促進了紡織服裝市場的洗禮,倒逼機制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一批服裝企業被無情地淘汰,又一大批企業由外貿轉內銷,由加工轉做品牌,由本地坐店批發轉到各地開店做零售,一個個新銳品牌、高端品牌、知名品牌不斷崛起,形成了一波做大品牌、做強企業的趨勢。
予歌(YUGE)是虎門鎮服裝企業轉型的縮影。黃文釧自創的品牌憑借獨特的設計、新穎的款式、過硬的質量、精細的制作在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同時,該品牌于2017年5月曾榮獲“2017年度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稱號。如今,他的服裝店越開越大,銷量更勝從前。
黃文釧完成了由傳統的服裝批發商到獨立的服裝品牌商的轉變。他的成功轉型得益于不斷濃厚的服裝創新與創意氛圍。近年來,虎門鎮積極搭建創新與創意平臺,加快了服裝產業轉型步伐。
為了更好地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虎門鎮政府早在2012年就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東華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地方龍頭企業等戰略合作伙伴,開始建設“虎門服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這一國家級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該項目由市鎮兩級財政和企業共同投資1.5億元,至2016年底已建成包括虎門服裝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紡織面料虎門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虎門實驗室、虎門服裝設計研發中心、虎門會展中心、新絲路時尚發布中心等10個平臺,著力為服裝服飾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2017年起,虎門提高創新能力,打造中國快時尚服裝虎門基地,建設創意時尚公社和服裝產業品牌大街,傳遞時尚資訊,把握流行趨勢;同時,推進產業信息化、智能化,大力發展電商,以科技為抓手,引導企業實行智能化研發生產,深化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率,實現勞動生產率與柔性制造水平的提升,推動服裝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為吸引優秀設計師入駐,虎門鎮在極具時尚設計感的虎門富民新商務大樓成立虎門服裝設計研發中心,借此對設計師在創業場地、政策引導等方面給予扶持,吸引他們來虎門筑巢發展。
“積極搭建一個在國內外極具競爭力的設計師創新創意平臺,從而進一步完善虎門時尚產業鏈,提升虎門服裝整體競爭力。”虎門鎮有關負責人表示,虎門作為一個全國知名的服裝集散地,擁有豐富的服裝資源,未來希望通過“萬科”模式和政府引導,引入更多的創新創意平臺,為更多設計師提供來虎門創業發展的機會。
產業特質融入到城市內涵
一業興,百業旺。近年來,虎門以打造中國快時尚服裝虎門基地為抓手,加快推動服裝服飾業從制造業向創意產業、時尚產業、綠色產業、文化產業轉變,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服裝服飾業提質提優。
“服裝服飾產業的發展既吸納了大量人氣,也帶來了巨大的消費力。”虎門鎮有關負責人表示,服裝產業是“日不落”產業,是民生產業,也是時尚產業。
他舉例說,虎門服裝首先輻射東莞市和周邊地區,普惠的是東莞市民,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前來虎門購買服裝的市民摩肩接踵、絡繹不絕。每年的服裝交易會和時裝周就是一場時尚盛會,吸引大批國內外時尚界和業界人士前來交流對接,吸引數十萬觀眾前來觀賞和采購。
如2018年11月22日至25日舉辦的服交會和時裝周,四天內主會場吸引了來自中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美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專業采購商和普通觀眾10萬多人,既推動服裝服飾產業,促進了旅游產業。
虎門因服裝而炫麗多彩,東莞也因虎門服裝而充滿時尚氣息。因此,服裝不僅是虎門的亮麗名片,也是東莞的美麗標簽和文化符號。
“虎門是中國服裝服飾名城,有時尚產業的基礎,把產業特質融入到城市內涵,推動產業與城市共生共榮、特色發展。”虎門鎮委書記、濱海灣新區主任劉杰曾表示,虎門城市要彰顯“開放時尚”這一特色,要充分凸顯虎門的時尚基因、時尚產業、時尚底色,豐富虎門城市時尚標識,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時尚集聚地、策源地,力爭在灣區錯位發展、區域協同分工中盡快突圍,把打造時尚都市、發展時尚產業、共享時尚生活作為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時尚產業助力城市突圍
虎門,服裝產業能異軍突起并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與虎門鎮深受海洋文化滋養密切相關,對于時尚的追求和精確把握成為植根于虎門人內心的素養。
時尚作為民眾生活方式的重要表征顯現出強大的文化力,已經成為提升城市軟實力、打造文化“名片”的重要力量。
梳理國內外時尚區域,不難發現,在所有的時尚策源地中,服裝成為重要組成部分,以服裝服飾為依托,塑造了獨特的時尚文化與時尚經濟。
從該指標而言,虎門鎮已具備發展時尚產業的基礎,虎門國際服裝周成為重要品牌,服裝為流行時尚的策源地之一。同時,虎門處在連接珠江東西岸節點,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消費水平已處較高水平,城市商貿發育程度較高,虎門鎮初步構建發展時尚產業的格局。
但同時也要看到差距,與國內其他以時尚著稱的城市和區域相比,在特色的時尚設計產業集聚區、代表性的國際時尚品牌與盛會、時尚設計人才的培育與支撐體系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建設灣區時尚都市的過程中,未來產業特色融入城市內涵更為迫切。未來,在城市更新過程,虎門鎮應更突出核心區域時尚氣息,以傳統服裝商圈為依托,將其逐漸轉型為融合時尚創意中心、時尚發布中心、時尚消費中心的綜合性時尚產業集聚功能區,營造區域特色時尚氛圍,借助服交會及虎門鎮時尚周的平臺優勢,助推國內時尚潮流落地及“虎門服裝”品牌走出去,擦亮時尚品牌。依托雄厚的產業基礎,在筑巢引鳳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自身的設計師人才培養體系,逐步打造時尚虎門城市特質,發展時尚產業,打造虎門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