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家孩子成為討人嫌孩子哦。
?我和兒子遇見的一次小意外
記得去年有一天,我陪兒子到小區花園玩。玩了一會,頂著小光頭的一位小男孩跑過來,要求兒子把他手里的玩具機器人給他玩。兒子很大方,二話不說就把玩具給了對方,然后自己高高興興地撿樹葉去了。
回來的時候,發現他心愛的機器人被人扔在了地上,一只胳膊斷了,機器人的帽子也砸出一個小窟窿,他急得哇哇大哭。
他拿著玩具和斷掉的胳膊,走到光頭小男孩面前說:“機器人壞了,怎么辦?”
光頭小男孩臉紅,支支吾吾說“玩具自己壞了”。我坐在一邊不說話。
這時光頭小男孩的媽媽瞥了一眼兒子:“你有證據嗎?沒證據別冤枉我家孩子弄壞你的玩具。”
“我剛剛借給他玩的!”
“你哪只小眼睛看見我兒子弄壞你的玩具?去去去!”
我們的確沒證據。
回到家,當我陪兒子用膠水粘機器人,兒子問:“媽媽,做錯事不負責任,是不是壞孩子?”
我點頭,我們都很難過。
?理性爸爸的教子法
在游樂場的休息處,一旁有位6,7歲左右的外國小男孩眼圈紅紅的,這時小男孩的爸爸走過來,問:“發生什么了?詹姆斯?”
小男孩:“爸爸,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
爸爸:“什么事?看爸爸能幫你不?”
小男孩:“我……我把艾布特的一只玩具,一個會跳舞的玩具人掉在了那邊的水池,水池很深,我找不到了。”
爸爸:“嗯,我知道了,我們來分析一下后果。現在玩具已經沒了,你想想最壞的后果是什么?”
小男孩:“艾布特……會討厭我,從此不跟我玩。”
爸爸:“那么最好的后果是什么呢?”
小男孩:“嗯,艾布特可能會一點也不生氣。他原諒了我。”
爸爸:“你覺得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什么呢?”
小男孩:“艾布特會討厭我。”
爸爸:“那你覺得有什么辦法可以阻止這樣糟糕的后果發生嗎?”
小男孩:“我想想,我可以給艾布特買一個新的一模一樣的玩具。”
爸爸:“如果買不到呢?”
小男孩:“我可以送給他我最喜歡的玩具?”
爸爸:“太棒了,兒子,你獲得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法,那么,我們現在行動?”
兩父子高高興興地牽手離開了。
聽完這對父子的對話,深深感覺外國父母教育孩子頗具理性與方法。他們常常喜歡用一些從實驗室出來的被驗證可行的方法,然后認真地付諸實踐。跟中國父母隨性而行的育兒方法,真的有天壤之別。這位父親用的方法是什么科學理論呢?請大家繼續往下看。
?孩子做錯事,心理學家推薦這樣“化解”
美國心理學家Martin E.P. Seligman是兒童心理與行為方面的專家,他有一套引導兒童“化解災難”的科學方法,即犯錯應對法,被無數父母推崇和認可。今天幼兒說特意介紹給大家,爸媽們可別忘記收藏和應用哦!
犯錯應對法三步驟:
1)最壞的情況是什么?
事情已經發生,并且無法挽回,引導孩子平靜地接受現實和失誤,然后冷靜地思考,這件事情最壞的情況會是怎樣?如果最壞的情況有好幾個,那么幫助孩子列清單。
舉一個例子,比如安娜不小心毀掉了杰西的手工娃娃,最壞的情況:
杰西會非常生氣
杰西從此不跟安娜玩
2)最好的情況是什么?
我們還是以安娜不小心毀掉了杰西的手工娃娃為例子,最好的情況會是怎樣的?
杰西會無所謂
杰西會原諒安娜的失誤
3)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什么?
幫助孩子回憶對方小朋友一貫的脾氣或行為習慣,Ta平時是友好的還是脾氣糟糕的?具有同理心的還是蠻不講理的?她最可能做什么反應?孩子如何避免糟糕的結果發生?
假設最可能的結果是最壞的情況怎么辦?孩子可以避免最壞結果的方法(引導孩子自己思考):
幫杰西做一個新的一模一樣的手工娃娃
送一個安娜自己的漂亮手工給杰西
送一個好玩的玩具/一袋美味的零食給杰西作補償
那么安娜選擇一個最合適的執行便可。最后別忘記夸獎孩子為挽救失誤做出努力哦。
?父母需要注意,逃避/推卸責任,孩子會滋生的2種心靈“毒藥”:
1、內疚感侵襲
故事:上周,侄女小粉蛋一連幾個晚上做噩夢,夢里是鄰居小女孩雅雅把她綁起來,不讓她回家,也不讓她吃飯。后來,小粉蛋的媽媽知道了原因,原來孩子到鄰居家玩耍的時候,由于好奇用小剪刀剪掉了玩具芭比的一撮頭發,由于害怕,小粉蛋悄悄把玩具藏沙發底下,然后偷偷溜走了。內疚感一直煎熬著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Guy Winch認為,當孩子做錯事并且逃避責任后,很多孩子會產生內疚感,內疚感不僅會讓孩子分散注意力、產生不安情緒,還會導致兒童羞愧感與自卑感,這些心理壓力會伴隨孩子一段時間,有些甚至是終生的陰影。唯一的解決辦法,便是道歉或做出挽救行為,消除內心內疚感。
2、養成缺乏責任心性格
故事:有一次孩子們在家里附近的廣場玩耍時,把小皮球借給一位小男孩玩,小男孩不僅把小皮球丟了,在被追問時還狡辯說“我從來沒借過你的球”,一副從沒發生的樣子讓人目瞪口呆。這時站在旁邊的一位小女孩悄悄說:“我們都不敢跟他玩,他從不會愛惜別人的玩具……”
“推卸責任”與“缺乏責任心”,看來是一對雙胞胎啊。一個孩子如果經常逃避/推卸責任,容易養成自私的性格,他們做事情隨性而為、不計后果,也缺乏同理心。這樣的孩子,人緣往往比較差,不受人歡迎。
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沒有責任感的孩子,Ta的世界只裝得下自己。所以,當孩子們犯錯或失誤,該教會孩子勇敢承擔責任。因為“承擔責任”與“有責任心”也是一對雙胞胎哦。不想孩子討人嫌,爸媽們別成為孩子們推卸責任的“幫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