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習慣擺出大家長的姿態,喊著“這都是為你好”的口號,行使著自私的特權,甚至強行左右孩子的人生。這種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行為,終將付出代價。
作者:碧海明月(富書簽約作者),轉載請加微信fushuzhuoluo
01
參加一個文化活動時,認識了一位企業家,人稱雷總。
雷總事業有成,夫妻和睦,兒女雙全,是大寫的人生贏家。
認識時間久了,雷總透露了自己的一件糟心事:
兒子就讀于國際學校,本指望著將來能申請美國名校,但是成績不理想,所以機會十分渺茫。
為此,雷總憂心不已。
我勸解道,每個人的天賦各不相同,有的人擅長讀書,有的人擅長經商,有的人擅長手藝,就算進不了美國名校,并不代表沒有前途。
雷總搖搖頭說:“不是孩子不擅長讀書,是我一意孤行毀了孩子的學業。”
原來,雷總的兒子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尖子生,之后又考入了市里的重點高中,將來進入國內名牌大學可謂是毫無懸念。
雷總卻希望兒子將來直接去美國讀大學,于是自我主張把剛進入高中的兒子轉入了國際學校。
兒子不想轉校,但是父命難違,只得垂頭喪氣地聽從安排。
國際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與國內的普通中學差別很大,這讓兒子有些無從適從。
此外,兒子本來對轉校一事心不甘情不愿,所以出現了對抗情緒,漸漸迷戀上電子游戲,致使學習成績一路下滑。
現在已經升高三,可是糟糕的跡象一點也沒有好轉。
雷總后悔不迭,說自己當初沒有尊重兒子的想法,才導致今天的局面。
很多父母習慣按照自己的意愿規劃孩子的人生,對于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他們往往并不重視。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走過的橋比孩子走過的路還多,足以擔當孩子的人生導師。
然而,父母們這種一廂情愿的做法往往會產生得不償失的后果。
02
小雪是同事家的孩子,也是眾多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她膚白貌美、聰明乖巧,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
她從小成績優秀,并且特別熱愛文學,所以立志考北大中文系。
可是她的命運就像《春風十里不如你》的秋水一樣,在父母的威逼利誘下報考了醫科大學。
父母覺得,學中文沒有用,畢業后很難找工作;學醫實用性強,前途光明得多。
小雪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醫科大學,讓父母得償所愿。
進入醫科大學后,小雪的灰暗人生就此拉開序幕。
從小熱愛文學的小雪自己也沒有想到,竟然對醫學天生排斥,一看到醫學書就會犯頭痛癥。
她向父母訴說苦衷,父母認為她是故意使小性子,于是狠狠地訓斥了她一番,讓她安心學習。
就這樣,小雪硬著頭皮讀了三年,掛科無數。
老師見她成績太差,將來不可能順利拿到學位證,于是勸她退學,另尋出路。
父母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跟老師多次深談后,最終讓小雪退了學。
同齡的孩子都讀大四了,小雪又重新拿起了高中課本,開始復讀。
父母欲哭無淚,后悔當初太武斷,讓女兒白白浪費了四年的光陰。
青少年教育專家孫云曉說:“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如果父母做不到尊重孩子的天賦、個性、喜好和專長,那么孩子必然會陷入深深的挫敗和失望中,將來很難有所作為。
03
認識一對夫婦,他們有一個兒子叫黃明,從小特立獨行。
黃明上小學時,父母聘請了一位口碑極好的家教,幫他輔導英語。
黃明只上了一次課,便對父母說,這位老師的教學方式不適合自己,要求換老師。
如果換成其他家長,肯定會訓斥孩子無理取鬧。
黃明的父母卻聽取了兒子的意見,婉言辭退了這位家教。
隨后,黃明又說,不需要父母幫他找老師,他自己會找到合適的老師。
父母便答應讓兒子自己去找找試試。
幾天后,黃明告訴父母,自己找到了合適的老師,然后把那位老師的住址給了父母,讓父母去聘請人家。
黃明的父母按照地址找到那位老師,然后半信半疑地聘用了對方。
沒多久,黃明的英語成績便有了明顯提高。
從此以后,父母對黃明多了一份信任,所以更加尊重黃明的想法和選擇。
現在的黃明,已經從國外的頂尖名校畢業,成為了社會精英。
從小學到大學,再到擇業,父母一直尊重黃明的選擇,并且給予了全力地支持,才成就了今天的黃明。
特立獨行的孩子,常常不按常理出牌,這往往讓家長倍感頭痛,無所適從。家長茫然無措時,往往會采取“高壓政策”對孩子進行嚴加管教,可是結果往往不盡人意。
黃明的父母用事實告訴我們:尊重孩子比嚴加管教更為明智。
父母學會尊重孩子,才能促使孩子創新思維,提升能力,擁有自信,從而促進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長。
04
1938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到武漢大學演講。
他走上講臺后,沒有說一句話,而是從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雞。
臺下的聽眾十分愕然,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大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
大公雞只是叫,卻不肯吃。
陶先生又強行掰開大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里塞。
大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
陶先生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幾步。
不一會兒,大公雞自己就吃起米來。
這時陶先生開口說道:
我認為,教育就像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愿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臺下頓時掌聲四起,為陶先生的開場白喝彩。
顯而易見,無論在教育上,還是生活中,如果對孩子進行橫加干涉,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很多父母習慣擺出大家長的姿態,喊著“這都是為你好”的口號,行使著自私的特權,甚至強行左右孩子的人生。這種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行為,終將會付出代價。
05
有一則很有啟發性的寓言故事。
在伊甸園里,一顆大樹對一朵玫瑰說:“你雖然很漂亮,卻沒什么用。要想活得有意義,光有美麗的外表是不行的。”
于是這朵玫瑰找到上帝說:“請您把我變得有用一些。”
上帝同意了。
從此以后,世界上有了第一顆卷心菜。
玫瑰有自己的長處和價值:艷麗的顏色、優美的姿態和馥郁的香氣,這一切都能帶來美的享受。
遺憾的是,玫瑰缺乏自信,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正是別人所缺失的,所以輕易的改變了自己。
同理,每個孩子的天賦和長處也各不相同,家長應該懂得因材施教,不要盲目地把一朵玫瑰培養成一棵卷心菜。
父母們大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為杰出人才。
為此,他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就格外用心,可是有時候難免用力過度。
孩子擅長踢足球,父母認為玩物喪志,于是強迫孩子學鋼琴。
孩子擅長音樂舞蹈,父母認為沒前途,于是強迫孩子參加數學競賽。
孩子喜歡寫作,父母認為很難出頭,于是強迫孩子學法律。
孩子喜歡電影,父母認為不著邊際,于是強迫孩子學金融。
父母的選擇看似更實用更有價值,但是他們忽略了孩子的天賦和喜好,所以最終往往事與愿違。
真正明智的父母既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要求和建議,也懂得尊重孩子的天賦、個性和喜好,因為只有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引導孩子成長為理想的樣子。
作者簡介:碧海明月,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童書編輯,講你的故事,我的故事,他的故事,反正我們每個人都有故事,簡書@碧海明月。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