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數百名畢業生反映,學校為提高就業率,用畢業證、學位證等“脅迫”學生做“假接收函”,按時上交能得到補助100元。而部分未上交的同學,在報考基層服務項目時,發現已經“被就業”,無法報考。
2014年,安徽六安皖西學院一應屆生爆料,自己如果不提供就業證明,就領不到畢業證。
2010年,湖北孝感學院公布就業率超過90%,部分院系接近100%,位居湖北省高校前列。但多名受訪學生卻稱,他們中很多人并沒有就業。只是因為學校威脅若不簽署就業協議,就扣發畢業證和學位證,所以只好隨便找些單位蓋章了事。
與此同時,為提高就業率,該院還給相關負責人下達指標,視完成情況有賞有罰。
眼下正是秋招季,但比找不到工作更慘的,是來年畢業時,糊里糊涂“被就業”。
△
就業率造假技法由來已久
找公司批量簽就業協議、鼓勵學生去勞動力市場隨意簽就業協議、從網上購買假協議書交差、把學生檔案集體存入人才服務中心......為了提高就業率,各種院校花樣百出。
2006年,《》曝光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要求學生用就業證明換取畢業證,如不交就業證明,就不給辦畢業離校手續。
于是一些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為了交就業證明,蓋了一家幼兒園的章交上去,一個男生拿著一摞蓋好章的就業證明,一一發給還沒有蓋到章的同學。
同一年,“就業率”一直是百分之九十幾水平的、有10年辦學歷史的西安歐亞學院,其光鮮的面具也被撕扯下來。它曾擁有“全國學生就業實力十強民辦高校”等殊榮。招生也被列入國家統招計劃,很多學生就是看中高就業率才來報考。
而在歐亞學院提供的就業單位名單中,有家“嘟嘟王子影視設計工作室”的公司,一下子就招了16個歐亞學院的學生。調查發現,這其實是一家只有兩人經營的夫妻店。
那16名學生只是來蓋個章,并沒有上班。
該校畢業生認為真實就業率只有20%左右/焦點訪談
如果在網上隨意搜索“就業率”,就會有很多求助帖。
考研二戰學生求助/知乎
此帖引起眾多網友共鳴:“我們學校也要求,結果就是我自己虛構了一個公司,樓下打印店花20塊錢刻章,三塊錢的合同打印費…………”
而某匿名知乎網友也披露了自己在就業季的奇葩經歷:
“畢業時候,輔導員通知,要統計就業率。第一次下發表格,班上48人,只收回20份左右,就業率只有41.66666%。
整理一下格式排下版,原封不動交給輔導員。打回,理由,就業率太低,重做。
然后一個宿舍一個宿舍走訪。
你現在辭職啦?沒關系啦,那上次你工作的地方電話是多少啊?
還沒找到工作啊?沒關系啦,那你想去工作的地方電話是多少啊?
壓根沒找工作,好吧,你就作為特例,畢竟100%就業率看起來也太假了。
……
就這樣,我班統計出了95.8333333%的就業率,輔導員也滿意地將結果上報給學校,學校上報給上一級領導。
某天各種媒體報出'我校就業率90+%......取得喜人成績' ”
興許是審“假”疲勞,有關人士似乎都對這種造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特別放心,特別容忍。
△
就業形勢越來越逼人,就業率卻迷之喜人
從1999年高校擴招至今,大學畢業生數量呈井噴式增長,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114萬人,到2017年,達到795萬人,翻了7倍。
為了幫助應屆畢業生求職,大學就業處老師們可沒少操心。
2015年,為了推銷學生,昆明學院把第一批65名優秀畢業生全部搬到了淘寶網,每一個“寶貝”明碼標價1000元,包郵,“寶貝”們統一著白色T恤,待價而沽。
如果企業對淘寶店上的某一名畢業生有意向,向店家支付1000元招聘意向金即可“拍下”學生。
網售畢業生,標價1000元/南方周末
宏觀經濟環境消化不了龐大的畢業生群體,就業率指標被用來假裝解決市場問題。
某網友爆料與輔導員的談話記錄/知乎
于是各高校硬著頭皮,不行也得硬扛。
△
提高就業率的新發明:“先就業,后擇業”
“她在石家莊,她離職一個月了……這期間,沒幾個人知道,連爸媽都是瞞著的……你找到下家了嗎?沒有。那為什么這么快?因為不想干了……不上班的日子,她看自己喜歡的書,去不常走的街道,高峰期去坐公交……”
這是“一位在石家莊打拼的姑娘”在網貼中說的一段話,講述了自己畢業三年的漂泊生活,三年內,她接連換了七八份工作。
學校死磕初次就業率,向學生灌輸“先就業、后擇業”的觀點,導致一些學生荒亂找工作,不喜歡又迅速離職。
槽值后臺就曾有讀者留言吐槽:
“快畢業還沒找到喜歡的工作,一些比較差的單位來學校招聘,我不想簽約,輔導員就特別氣憤,說我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
而從大學生就業的實際情況看,畢業半年、一年之后,學生的就業情況有很大的變化。
網友@落年 回憶起自己畢業那一年的經歷:
“拿我親身經歷來講,我學的是師范專業,我們畢業本來有兩千元的師范生獎學金,但是,學校要我們七月份前蓋一份教育單位的就業章,否則不讓我們領那兩千元。
但是據我所知,我們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還沒有找到工作,有三分之一的人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還有一大部分的人工資大約只有一千多(換工作的可能性很大),還有一部分人在畢業前就已經開始換工作了,這能算就業嗎?”
根據麥可思調查數據,在已就業的2010屆、2011屆全國大學畢業生中,平均有38%的人畢業半年內有過離職,其中本科生平均有27%,高職高專生有48%。
學校統計的初次就業率,僅僅是一串好看的數字。
△
一邊是“史上最難就業季”,一邊是動輒90%以上的畢業生就業率
就業率統計究竟有多大參考價值?
教育部曾在回復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函時明確了就業率是如何統計的問題。
在計算就業率時,教育部統一規定的畢業生就業形式,包含簽訂就業協議就業、簽訂勞動合同就業、靈活就業、定向委培、升學、出國(境)和參加國家地方項目就業。其中,靈活就業包括自主創業和藝術類自由職業。這些類目的人數相加,除以畢業生總人數,即得到就業率。
就業、參軍、升學、創業等都可以被算入就業人數中,就業率并非是大眾想象中的找到正式工作的人數。
2016年75所高校的就業率排行榜中,清華大學排到了第十名。
并不是清華大學學生不夠優秀,這里面存在的,是就業率統計口徑不一的問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曾經解釋過這一問題。
例如,華東師范大學的就業率計算方法,是將畢業生總數減去未就業學生數量,除以畢業生總數。
而清華大學的方法,則是計算深造和就業畢業生數量,占畢業生總數的比例。
各大學對“靈活就業”的界定標準也不盡相同。清華大學對“靈活就業”的界定是“不簽署三方協議而直接與用人單位簽署勞動合同就業、自主創業和自由職業”,而西安交通大學則在此基礎上加入了“簽訂勞動合同”的部分。
與國內類似的就業率統計,國外也有。
《紐約時報》曾在2014年發布了一份“全球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
與中國高校“自評”不同,這份榜單的“評審”既不是高校,也不是學生,而是用人單位。
超過一半受訪者來自1000家全球領先的公司,根據用人單位對于畢業生“可雇用性”的意見,對高校進行評級。
國內外高校就業率的差別主要在統計就業的時間點選擇和調查人數的口徑上。
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發達國家的高校就業率只算就業人群,不包括讀研,在統計時間點的選擇上,以畢業半年后為截止點。
美國耶魯大學就業辦主任Ken Koopmans曾說:“繼續學習深造的畢業生不符合‘就業’標準。如果是參加志愿者服務或是在職,他們算作‘就業’。”
而在國外,就業率也并非評估一個學校的唯一元素。
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發布的2017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名報告選取了5項衡量指標。分別為:大學的全球雇主聲譽(占30%權重)、校友成就(20%)、企業合作(25%)、校園雇主招聘活動(15%)、而最后一項畢業生就業率只占了影響因子的10%。
美國理海大學畢業生流向報告,內容包括各學院畢業生流向、平均起薪、雇主等/理海大學職業發展中心
與國外依靠三方機構進行調查相比,目前中國的就業率還是依靠學校自報,自我監督。
缺少客觀性的就業率,并無多大參考價值。
相比用就業率來證明大學的含金量,國外大學更青睞用學位的獲取難度來提高含金量。
2014屆中國大學畢業生順利畢業的比率是95%左右。而與之相比較,日本高校近幾年的畢業率大概在70%左右,澳洲大學本科畢業率平均在75%到80%之間,而美國則是發達國家中大學生畢業率最低的,六年內能夠拿到學位的只占56%。
國外高校有很高的淘汰率,而國內與之相反。
或許是因為他們明白,能不能就業,和學校沒有太大的相關性,更多是一個社會問題。
嚴格高標準地培養一個學生,才是真的沒浪費資源。
讀者在《高校就業率是這樣算出來》文末留言/南方周末
△
就業率不僅是高校自己的指標,更被當成形象工程的一部分
2014年7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將畢業生的就業率、就業流向列入高校必須公開的50條具體指標之中。
在一些地方,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已經成為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甚至還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與“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管理目標勾連起來。
教育行政部門公布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本來是為了讓各家高校所設的專業更接近市場需求。
但一些高校把就業率當成了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招生與就業率掛鉤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走了樣,很多高校圍繞就業率大做文章,在各種利益驅動下,必然出現注水的就業率。
由此,當前高校就業率造假愈演愈烈,而監管卻是隔靴搔癢。
△
謊報就業率的背后,更是二三線學校的資源競爭
2014年4月,麥可思對2014屆高考生進行的一項研究中,57%被訪者表示上大學是“為了更好地就業”;39%選擇大學最主要的理由是“該大學就業前景好”;36%在選擇專業時則最看重“該專業找工作容易”。
就業率越高,越說明該院系或該高校的辦學業績優異,教學質量上乘,這就意味著在來年的招生大戰中搶得了先機,爭取到更多辦學經費。
高等教育資源投入往往向高就業率的專業傾斜,如果就業率太低,其招生規模就有可能被壓縮。
2005年起,高校的招生計劃與畢業生就業狀況硬性掛鉤,對連續2年就業率不足50%的專業要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就業率連續3年不足30%的專業減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2011年下發的《關于做好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表明,就業率連續兩年低于60%的專業,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
《云南省201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研究生就業率94.8%;本科生就業率 97.6%;專科生就業率 98.2%,這已經是云南省高校專科生就業率連續多年超過本科生。
對于本科重點院校來說,自然不愁生源和就業率;但對于很多民辦三本大專院校來說,就業率低帶來的減招或者停招,無異于覆頂之災,斷了財路,被火速踢出了廝殺格局。
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7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
“進一步規范就業工作管理,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簽約掛鉤,不準以戶檔托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簽訂虛假協議。”
既然相關部門已經叫停了電視上豐胸、增高、增強性功能這些明顯夸大療效,明晃晃騙人的廣告,也期待能狠下辣手,拯救一下就業率這個任人打扮的姑娘。
參考資料:
[1] 關于做好2017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育部,2016-11-29
[2]拜托,別再發布初次就業率.熊丙奇,《》,2014-07-22
[3]西安歐亞學院就業率造假稱96.26%實為20%,《焦點訪談》,2006-08-09
[4]是家長女畢業生三年工作換七八個 專家:要切合實際.杜倩倩,謝鑫名,《燕趙晚報》,2015-10-15
[5]百名學生遭遇“被就業”,踢爆就業數據的N個秘密.麥可思,郭坤,麥可思研究.2016-06-27
[6]國外高校如何統計就業率.《南方周末》,2015-02-03
[7]高校就業率是這樣算出來的.張雪彥,《南方周末》,2015-02-03
[8]交接收函“獎百元”數百畢業生“被就業”.程媛媛 ,漆秋豆,《》,2016-06-24
[9]關于做好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教育部,2011-11-21
[10]曝皖西學院畢業生不提供就業證明領不到畢業證.韓震震,,2014-06-20
[11]就業率“看上去很美”高校為達標層層作假.焦點訪談.2010-09-03
[12]建議取消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李忠斌..2006-07-26
[13]Class of 2015 Achieves First Destination Success.The Center for Care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