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田石林探秘之好龍天坑
2017年五月二十日,我們巴馬國際候鳥人協會公益運動分會的徒步活動是去縣城盤陽河口,回來的路上,思索下周活動地點的時候,我想起了龍田石林。
龍田石林是巴馬的一個比較有名的免費景點,但距離我們候鳥人居家式養生旅游所在地坡月較遠。徒步無法到達,如果是坐車,旺季的時候,因為參加我們活動的人太多,幾百人的話,就算大車也要十輛,根本不可能,現在進入夏天后,候鳥人大多回家或者另投他處,參加活動的人少了,也可以往需要車輛交通的較遠處走走了。所以,四月初我們去了松仁仙境,五一節期間去了江洲地下長廊,現在看看六月快到,一直在坡月周邊活動沒勁,是不是再搞一次遠的。
車過所略鄉路口,我問了一下司機,司機說從這里去龍田石林還有八公里,我不由眼睛一亮,這個,比較符合我們徒步的路線要求,只是稍稍長了點,但是,我們的活動每周只有一兩次,也沒什么大影響,所以,五月二十七日的活動目標,就是它了。
其實龍田石林距離巴馬另外兩個著名景點——交樂天坑與好龍天坑也不是太遠,但是徒步嘛,估計是到不了,以后再去好了。
回來網上查了一下,也說從所略路口到龍田石林是八公里,這我就放心了。
周三發了去龍田石林徒步的召集帖,周六一大早,八點不到,到了公交車站,已經有五六個人在那里了。
車到所略路口,才八點二十多,集合時間是九點,還早呢,等等后來人吧。
時間還早,我們去盤陽河上的橋上轉轉,同行者十人左右,其中一人是更早的車子過來的。
河邊有間房子,屋頂與路面等齊,上面很多鋼筋條,現在都被掰彎了,顯見原先是打算起樓的,后面被叫停了,不過屋頂下面就是河,大家上去拍照。
清晨的盤陽河很靜謐,雖然現在已經進入汛期,上游水很急,但到了這里已經是下游,河面開闊,所以雖然河水流速還是很快,水位也較高,但已經沒有那種驚心動魄的感覺。
在橋上,我們發現下游河中有個黑點,不知道是人還是牛在游泳,當然是人的可能性不大,也可能是漂浮物,大家討論了一下,不得而知。
盤陽河水滔滔,流量遠勝黃河,四外都是綠野,尤其是河對面,距離這邊公
路很遠,一派寧靜田野山水風光,農家從綠樹掩映中露出來,雞犬之聲相聞,另有一座比較大現代化的樓房,正在裝修中,顯得比較突兀,這當然不可能是農家自住房,難道這里也想開展居家式養生旅游?時間尚早,我們決定去看看。
一路走,我一邊跟隊員們說,這里環境好,空氣好,安靜,不如來這里算了,養一群雞鴨,每天生蛋,養一群羊,每天擠羊奶,再養些豬,每天割肉,惹得大家一陣爆笑,紛紛說,那好,我們組團,你到哪我們到哪。
最后我們走進了村子,這里人家不多,太安靜了,不過遇到一位老鄉,正是上面那幢大樓房的,說房子正在內部裝修,是打算出租的,我們告訴他,一定要有廚房、衛生間與網絡,這樣,人們到了這里像回到自己家一樣,很舒服,才會有人來,所謂居家式養生旅游是巴馬的特色,他的答復是正要這么做。
這里環境清幽,而且有污水處理站,巴馬盤陽河沿岸的村子基本上都有污水處理站了,環境好了很多,只剩焚燒垃圾還沒有解決。
時間差不多了,回到所略路口又有幾位候鳥人坐后續公交過來,說擔心找不到人了。
此時時間已經是接近九點,昨天最低溫度只有十四度,很冷,前天更是只有十三度,沒想到今天天一放晴,溫度一下子飆升到三十三度。
問過這里開店的村民,都說龍田石林很遠,也不知道上次司機與網上怎么說只有八公里,不管他了,先走走再說,反正是徒步嘛。有幾個人在猶豫,最后還是趕了上來,不知道有沒有放棄的,反正最后人數是十五人。
去所略的公路路況不太好,雖然是柏油路面,但到處坑坑洼洼,路上一層翻起來的石子,車子開過灰塵滾滾。
而且今天太陽很大,才早上九點多就熱浪滾滾,天空萬里無云,這天,其實很不適宜戶外運動。不過我在三天前發通知的時候是預報今天最高二十九度,多云的,誰知到了今天就變成了33度,晴天。
好在這路上車子很少,加上老公路雖然不寬,但路邊還是有些行道樹的,所以暴曬時間不長,還能接受。
這一帶候鳥人極少見,但是來巴馬居家式養生旅游的候鳥人這么多年,已經是天下何人不識君了,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身份,所以路人極為熱情,當然,也有好奇的因素,畢竟候鳥人都集中在甲篆,在所略這邊還屬于稀有動物,這不,剛剛有幾輛摩托車在路邊停下,幾個中年村婦就熱情洋溢地與我們打招呼,問我們去哪。
巴馬,也不光是巴馬,海南,廣東廣西,云南,越南,這一帶的婦女都非常能干,是家里的主要勞力,無所事事的男子不少,很多活兒都是女的在干。
這幾個女的也是出來下地干活的,聽說我們要去龍田,都說那很遠啊。
我們也不知道司機與這些人誰說得對,我只能解嘲道:“要是今天太晚了,我們就找個地方貓一晚,明天繼續。”
有人問要是晚上冷怎么辦,我斬釘截鐵道:“那就抱團取暖!”
眾人前仰后合,轟然叫好。
其實過去我們出來徒步,多有驚人之語,可惜都沒記下來,以后應該注意。
繼續走,走,不知走了多久,也沒碰上個鄉村公交,正嘀咕呢,就聽后面有人叫,車來了。
現在我們的隊伍拉長到相距一百多米,我走在第一陣營,回頭望去,就見后面來了一輛車,在隊員的攔截下停下了,然后人們就在問司機,然后對我叫,說到去龍田石林的路口還有十幾公里呢。
真的假的?到路口十幾公里,進去還要好幾公里,那不就是二十公里了,怎么那么遠呢?
這時,車子開了上來,大家除了最前面兩人,也都上來了,問過司機,說到路口,五塊錢,十幾公里,他是不會騙我們的,那好吧,先上車再說。
這是一輛稍大的小巴,不到中巴程度,反正中國這種界限有些模糊,里面已經有七八人,還有貨物,但大家基本上都是城市里來的,有著擠公交、地鐵的沙丁魚精神,所以最后還是上來了,連最前面兩人也上來了,這輛小巴就載著二十多人堅韌不拔地上路了。
十幾公里路不遠,可是車子開了好久,路小,破舊,彎曲,所以車子也開不快,巴馬的干道上,限速是六十公里,這種小路,應該只有四十,而路這么破,到處坑坑洼洼,車子走上上面像扭秧歌,每小時有二十公里就不錯了,司機說,這是因為修高速,重車壓的,等修完高速就好了。
這個反正不干我們事,于是就與司機閑聊,司機建議我們這里的三個景點,龍田石林,交樂天坑與好龍天坑,相距都只有幾公里,不如一起玩了,他可以帶我們到最遠的好龍天坑,然后我們往回走。
這個也是不錯,反正走到哪算哪,既然上了車,好龍天坑又最遠,那就先
去好龍天坑,要是晚上回不來……
我對大家說,要是晚上回不來,那就外面過夜吧,找不到地方,那就住山洞,冷的話,就抱團取暖。
眾皆大笑。因為先去好龍天坑,司機也就沒在龍田路口停留,直接將我們載到了好龍天坑路口,這是個小村。
司機說此去好龍天坑四公里,在山上,指給我們路后走了,我們下車正好在一家小店前,開店的中老年婦女也說了同樣的信息,于是我們就向山上進發。
還好,這也是一條水泥路,話說近年國家對巴馬加大投入,很多山路都澆上了水泥,非常好走。
一邊走,一邊沒事就瞎侃,話說我們這些人去好龍天坑、交樂天坑、龍田石林,還有這么多路,又不認識,晚上肯定回不來,那樣的話,只好找個山洞抱團取暖,萬一失蹤的話,明天媒體就會報道,巴馬一批候鳥人,探秘好龍天坑,龍田石林,神秘失蹤……
眾人都興致勃勃聽我瞎侃,再過五十年,大家出來,就變野人,二胎三胎都出來了,成立一個新的部族——野人族,這樣,巴馬就又多一個旅游景點……
反正就是瞎侃一氣,眾人樂不可支,都說要跟我創立野人族,我連忙道,那野人族的族長大家不能跟我爭……
說說笑笑,上山了,因為喀斯特山地陡峭,公路走的還是之字形,好在這面背陰,山上植被茂密,但大樹不是太多,好歹在路邊提供一段一段陰涼。
走了半個多小時到了隘口,這邊是三岔口,有個候車廳居高臨下——不過后來問當地人,沒有公交。
這時已經十一點,不過我決定還是先去好龍天坑,再回來吃飯,然后去交樂天坑。
問過過路車——這里的過路車司機都很熱情,一攔就停下來,告訴我們去好龍還有一公里多。
三岔口山下有村莊,一直往前是平路,稍稍有點上坡,盡頭是大山,公路之字形上山,我們剛走到底部的時候,卻發現右手邊就是一個巨大的喀斯特負地形,不用說,這個肯定就是好龍天坑了。
其實這里也是個隘口,三岔口沿山腰一直過來,迎面大山,兩者之間隘口不到十米,再往右邊就是百丈峭壁了,可惜這邊樹木太多,天坑全貌看不清楚。
同伴們猶不放心,再三與路人確認,這個就是好龍天坑。
路人說天坑是可以下去的,但要先上山繞到另一邊下去,還有好多路,而且上上下下,太累了,我的意思是不去了,有幾個候鳥人也要回去,但是很多人要下去看看,最后折中,先上到上面公路上看看天坑全景再說。
這里也能看到天坑,就是樹木茂盛,視線不佳,所以大家猶豫了一下,還是往上爬。
沒走公路,大約要爬七八十米山路,太熱,爬到上面大家猛灌水。上面就是公路,路橫著,沿著天坑走向,約有近千米,居高臨下,這里可以看到天坑全貌了。
好龍天坑號稱國內第二大天坑,它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600米,最大深度約為510米,總容量約1億立方米,是我國乃至全球目前已發現的規模碩大,形體最完整的巖溶天坑之一,在我國已發現的十大巖溶天坑中,位居第二。
我覺得這里還不是俯瞰天坑最佳處,于是與一部分人一起繼續往前,一直到公路最高處,這附近有一塊公路標牌,上有“4”字,顯見司機說路口過來四公里極準。
這里公路邊有一些低矮的巖石,就在天坑邊,是最佳拍照地點。
我戰戰兢兢爬到上面,天坑就在前面幾十厘米處,高差五百一十米的巨大負地形,令人神暈目眩,心兒狂跳。
好龍天坑位于群山之中,周邊一圈都是絕壁萬仞,猿猴欲度愁攀緣,對面山約有七八百米高,絕壁也有四百米左右,然后坑地還往我這邊傾斜,這樣,這邊的坑底到天坑緣就有五百米了,不過我往腳下看了一眼,不行了,腿腳發軟,趕緊下來。
老鄉說下面還有地下河等,但我也不敢多看,真的站不穩啊,這里也沒個觀景臺,欄桿什么的,沒有恐高癥也危險,所以趕緊拍了幾張照了事。
離開天坑邊緣,這才挺直了腿,站在公路邊,離坑緣稍遠,可以看天坑大部分情景,左前方是一段緩坡,一條小路隱約可見,但過去大約還有兩公里。加上下坑,估計超過四公里。
天太熱,數百米高的天坑爬上爬下實在太累,要知道,雖然很多名山比如黃山號稱將近兩千米,但實際登山處海拔已經七八百米了,上去也不到頂,實際上也只有幾百米,加上我最近膝蓋也不行,所以我提議差不多了,但是多數人還是興致勃勃,最后年老體弱的開始往回走,美意延年等八九個人依然意猶未盡,決定下天坑看看,這樣,他們就要多走幾公里,下五百余米深坑。
下山沒走山路,沿著之字形公路往下,很輕松,回到三岔口亭子,這里去交樂天坑還有幾公里,也是下山,高差約一百米,我們就在這里歇息等人。
亭子里有幾對年輕男女,今天周六,他們出來采野草莓,也就是覆盆子。
覆盆子補腎,可治不孕不育,可惜這些年輕人也是附近所略鄉的,只是對這一
帶地形也不熟,沒有采到什么,反正是出來玩的,巴馬的年輕人也開始向潮流靠攏了。
等了一會兒,年歲大的幾個與放棄下坑底的人都到了,已經不足十人,此時已過十二點,天太熱了,前去交樂天坑、龍田石林還有不知多少路,大家都不想走了。
于是大家沿著來時原路回家。
水泥公路下山快,半個多小時就到了村里,就是太陽曬得受不了,路口小店沒有冰棍,不過另一家有,以兩塊錢價格買了坡月需要三塊一根的冰棍。
幾位大娘又熱情洋溢地與我們閑聊,說你們怎么走這么遠來看風景,我們說這里好啊,大家都打算在這里招女婿了,大娘們也笑了起來。
半途而廢下來的大多是老爺們,女的都下天坑去了,過去相聲說中國女運動員比男運動員厲害,實際那是女的與女的比,男的與男的比,但這次是實實在在男女對比,女的就是比男的厲害,能走,I服了YOU,我們在路口等了一會兒,來了一輛車,問價,卻說要八元。
我們說來的時候五元,司機卻說不可能,這里統一價,不管你到路口還是縣城,都是八元。
我們都七嘴八舌說來的時候就是五塊,司機堅稱不可能,我想想難得出來一次,大熱天的,就不要計較那三塊錢了,于是動員大家上車。
司機開出一段,與我商量,說這路不好走,不如走另一條路,直接去縣城,路上風景非常之好。
縣城的公交與路口坐價格是一樣的,而且還保證有座位,再說還有風景可看,就相信司機一回吧。
新的路雖然更小,更曲折,但也是水泥路,基本沒有坑洼。車子開了好久,在一處山腰上,果然看到窗外遠處,連綿群山峰巒起伏,但不是絕壁萬丈那種,而是類似于草原天路看出去,風光確實不錯。
司機一連說了兩句大好河山,大好河山,就理屈詞窮了。
話這么說,這里的風光確實適宜拍照,有機會包車來吧。
車子繼續前行,轉到山另一邊,這里有一條長長的渡槽,估計是給巴馬縣城輸水的。
最后終于到了巴馬城東所略路口,這里有一段十余米坑洼,過了就是康莊大道,剛上到大路,就見一輛到坡月的公交迎面駛來。
司機從窗里伸手出去拼命揮,那車恍若未見,揚長而去。
在巴馬縣城,公交都必須在停靠站上下,司機也沒辦法。
車到城里,幾個人下去了,他們想去市場買排骨,這邊的排骨只有十到十二一斤,坡月要十五到十八,本來我也想下的,但為那幾塊錢,天實在太熱,不想動。
到了總站,繼續買棒冰,還是兩塊一根,然后進站。
上了一輛去坡月的公交,空調開著,很涼快,但是司機說不是的,讓我上旁邊那輛,自己開著車走了。
這輛車就沒開空調,也沒人,等了四十分鐘才開,可見剛才那輛車應該是排班的,只是不知何事出去了。
結果等買排骨的幾個從市場回來,車還沒開。
車最后還是開了,到了所略路口,又碰上兩位,她們是從天坑底部回來的,還有的人往交樂天坑走了。
后來那幾個人說,他們又往交樂天坑走了一段,路上風景很好。當然,龍田石林是到不了了,時間太緊了。
回到家,四點多,結束這天行程,雖然我們沒能去成龍田石林,但好龍天坑也不錯,期待下次有機會再去龍田石林——包車。
朝下拍攝的就是,相機看不出深度,實際有五百米。